实时更新中芯汇金最新动态,了解中芯汇金
发布时间 :2024-01-19 14:48:58
唯物的中国芯片产业深度观察
半导体产业周期“触底”,喊了半年多了。如今“底”在何处,仿佛还没有摸到。
一位2021年毕业的朋友,入职OPPO自研芯片公司哲库。今年6月,哲库解散,他拿到N+3补偿。随后入职高通。9月,高通裁员,他又拿了N+7。
工龄两年,收入遥遥领先,却成了极具黑色幽默的“失业者”,颇有《儒林外史》第五十五回的风格:百年易过,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自2022年7月以来,半导体市场经历了21世纪以来最长的下跌期,其中内存和微处理器是“重灾区”。
第三季度数据显示出微弱的希望,库存缓慢降低,半导体市场需求可能在第四季度真正“止跌触底”。不过,就此认为V字反弹即将到来,为时过早。
产能周期和资本主义周期相叠加,令行业复苏显得缓慢而遥远。关键是,它们又与人生的低谷叠加,一头撞上历史曲折处。
供应端“触底”
存储芯片、微处理器和晶圆代工是观察供应端形势的三大代表,分别处在“筑底”的前后阶段。
论最惨,存储芯片排在首位。作为半导体行业的大宗商品,它通常占到三分之一的市场份额。今年需求疲软,存储芯片供应过剩,价格不断下跌。2023年第一季度,存储芯片的市场规模为193亿美元,仅为2022年第一季度总营收436亿美元的44%,占2023年第一季度总营收1205亿美元市场的16%。
存储芯片厂商哀声一片,“三巨头”的季度营收基本“腰斩”。2022年半导体销售TOP5的企业中,三星电子、SK海力士、美光赫然在列。等到2023年第一季度,排名前十的只剩三星一家。上一次SK海力士和美光掉出前十还是2008年。
逆周期或者价格战时期,巨头破产倒闭算是存储界的兵家常事,当年德国奇梦达、日本尔必达都折在阵前。
自2021年以来,存储芯片一直处于半导体行业繁荣—萧条周期的最前沿:先从短缺开始,然后资本支出激增,现在到了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最严重的衰退阶段。
在定期的市场低迷中,三星一直是“最后一个站立的人”——占全球销售额的四成以上,领先优势明显。一开始三星反对减产,等到陷入困境的SK海力士和美光减产了几个月,三星也熬不住了。
也可以说有这样一条规律:一旦市场领导者“认输”,暴跌的底部也就要到了。
三星2023年上半年将NAND闪存产量削减了20%,下半年以来加快减产步伐,已将NAND闪存产量缩减约40%,预计到2023年底减产幅度将达50%。
微处理器(MPU)与内存手拉手下跌,前者的市场规模在2023年第一季度为131亿美元,仅为2022年第一季度200亿美元的65%。
市面主要流通四种架构的微处理器,即ARM MPU、x64 MPU、x86 MPU 和MIPS。以通用型微处理器芯片为例,英特尔在2020年发布的Xeon6354处理器,制程节点为10nm;AMD在2020年发布的EPYC7542处理器,制程节点为7nm,属于业界“顶流”。
自2014年以来,英特尔的销售额一直波动增长,2021年第四季度创下205.3亿美元的历史新高。然后一路下滑,2023第一季度销售额降至117亿美元的“谷底”。
2011年起,AMD在2020年才实现盈利,同年第四季度创下17.8亿美元的纪录。随后,2022年Q3降至6000万美元的赤字,因为没有晶圆厂,下滑的规模不像英特尔那么大。截至2023年第二季度,该公司尚未恢复盈利。
英特尔第二季度销售额恢复至135亿美元,率先熬过低点。
两家公司近一年活得都比较惨淡,和Mos Micro(金属氧化物晶体管微处理器)在全球半导体市场统计中的行为一致。但最坏的时刻应该算过去了——根据Mercury Research的数据,今年第三季度的微处理器总销量环比增长12.2%。
晶圆代工厂的业绩,堪称整个半导体行业的晴雨表。
从头部晶圆代工厂的最新财报来看,2024年的“回暖”颇值得期待。
台积电方面,今年第三季度营收同比下降10.8%,环比增长13.7%,净利润同比下降25.0%,环比增长16.0%。第三季度3nm的出货量占总营收的6%,5nm占37%,7nm占16%。
中芯国际方面,第三季度营收同比下降15%,环比增长3.9%,第四季度营收指引方面,环比增长1%—3%。格芯方面,第三季度营收和利润都优于预期。格芯预估第四季度营收将在18.3亿—18.8亿美元之间,略低于分析师预期的18.9 亿美元。
综合存储芯片、微处理器和晶圆代工三个领域的代表企业,整体形势趋同:营收同比下滑,环比增长,正反映出当下的产业状况,依然低迷(营收同比下滑),但已呈现出持续复苏态势(第三、四季度营收环比增长),只是步子较慢。
需求端放缓
制造业、太阳能和电动汽车行业,是近年持续增长并反映整个半导体行业需求的终端领域,目前均存在动力不足的情况。
工业芯片市场下滑,集中体现在工业芯片巨头德州仪器的营收上。工业应用市场是其营收的主要来源。财报显示,该公司第三季度的工业芯片销售额下降了十几个百分点,除日本以外的所有地区都出现了下滑。德州仪器预计第四季度营收和利润低于预期,主要原因在于工业应用市场需求恶化。
全球工业发展的最大引擎来自中国。
数据显示,10月开始,中国炼油厂的利用率直线下降。11月,山东省某炼油中心的平均利用率为57%,低于10月初的65%,是自2022年5月以来的最低水平,但当时的新冠限制措施抑制了经济活动。
10月炼油利润率跌至每公吨200元人民币,是今年俄罗斯石油价格上涨后的最低点。
同时,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10月为49.5%,比上月下降0.7个百分点,降至收缩区间,制造业景气水平有所回落。
疲软的汽油价格、炼油利润率和下降的PMI,暗示需求不旺,经济的发展正在放缓——而新一轮的刺激计划尚未公布。
全球的光伏产业年产值约7000亿人民币,刚经历了去年的“井喷”发展,今年明显乏力。
光伏电站的核心是逆变器,逆变器的核心就是芯片——IGBT(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它是进行电能处理的核心器件,把直流电转换成交流电。
当前1GW(吉瓦,1吉瓦等于10亿瓦)光伏装机量,需要消耗大约4000片IGBT 8寸片。
光伏逆变器制造商里,英飞凌和安森美处于头部地位,产品比其他厂商领先一代以上。二者占据了全球光伏IGBT 80%以上的份额。英飞凌和安森美今年的营收不及市场预期,小有增长,营收更多来自汽车和工业市场。
今年的市场需求明显减弱:欧盟的装机热“退潮”,美国光伏市场出现衰退——高利率和持续的高通胀结合,房主花不起钱给房子装太阳能装置。像明星公司Enphase的第三季度财报显示业绩断崖式下跌。
电动汽车本来是半导体行业的“定心丸”,今年以来库存飙升,产能较销售高出6%,甚至超过疫情前的库存水平。
4月,摩根士丹利发出预警,汽车芯片市场下行风险大增,特别是车用MOSFET(金属氧化物场效晶体管)需求疲软。而且,车用电源管理IC厂商逐渐丧失定价能力。当时,台积电表示,汽车芯片需求虽稳健,但下半年将转弱。力积电也表示,车用MOSFET和IGBT需求在下滑。
2023年,汽车市场的增长率缓慢下降。虽然汽车市场整体上升,但经过2021和2022两年的疯狂增长之后,出现增长率收窄现象。这也必然影响到产业链上游的芯片业。年底,状况已经完全传导至汽车芯片环节。
恩智浦是汽车行业最大的芯片供应商之一,一半的收入来自汽车行业。该公司的汽车业务在第三季度同比增长不到5%,是三年以来最低的一次,预计第四季度增幅也会很小。自从2022年大增25%之后,恩智浦2023年的收入增幅缩减至9%。
恩智浦CEO Kurt Sievers表示,汽车行业将在2024下半年才能完成库存消化。此外,汽车行业营收占比较大的德州仪器、英飞凌、STM、安森美等公司的股价,都告别了以往的显著增长态势,趋于平稳或小幅下滑。
历史惊人相似?
近几年半导体产业的命运,很像20世纪90年代周期。
1995年前后的周期,由内存大战驱动,个人计算机普及引爆。产业增速在1993年、1994年和1995年分别为31%、29%和40%。周期的末期新增了50多条晶圆生产线,一开始大家还嫌不够,到了1996年DRAM(动态随机存取记忆体)供应过剩,商品出货往往要搁置6个月以上。
资本支出占收入的百分比在1996年达到顶峰,那一年就是周期高峰。当时的“霸主”英特尔投入最多,但亚洲国家的销售额一路狂飙,投资力度空前,熬过1998亚洲金融危机的低谷,从此登上“称霸”舞台。
如今,这一轮周期先由电动汽车带动,后有人工智能芯片加持,大力投资产能的新兴中国半导体公司似乎正走上三十年前亚洲兄弟的“成功之路”。历史总有相似之处。
其实,半导体产业的周期性已经大不如之前那么“明显”。
首先,半导体嵌入的终端市场越来越广泛和巨大。一个领域出现放缓,另一个领域就会填补这个空缺。也可以说,每个终端市场有不同的需求周期,足以平衡前端的产业需求。
其次,尽管内存是半导体市场中周期性最强的部分,但它现在占总资本支出的比例较小。相比之下,新建一座大型晶圆代工厂的成本高达100亿美元以上,一般占总资本支出的三成左右。
资本支出和周期关系密切。资本支出高增长的年份,就是半导体市场周期的峰值年份。2023年半导体资本支出(CapEx)下降14%左右,意味着市场明显放缓。
最后,逻辑和存储器供应商的减少导致非理性供应减少。
20世纪80年代中期之前,逻辑和存储制程相同,协同作用降低了制程工艺的开发成本,存储市场由此变得更大,恶性竞争也多。厮杀过后,存储器的竞争格局日趋稳定,非硅基存储器技术也得到重视,靠通用技术“一网打尽”的办法也走到了尽头。
讨论半导体产业是否“触底”,人们真正的愿望就是“触底”。因为有了“底”,才有向上的希望。
有媒体发布“经济回暖的迹象”,惹来网友的大量反驳。开头那位拿了两次N+n补偿的半导体从业者,简直是童话里的幸运儿,而绝大多数人都在锱铢必较地裁量生活。
生活逃不开周期。
可以说,人的一生,总要赶上50—60年的资本主义长周期(康德拉季耶夫周期,也叫康波周期),20年左右的房地产周期(库兹涅茨周期),10年的设备投资周期(朱格拉周期),4年的库存周期(基钦周期)。
其中几个周期叠加,末期往往会引爆各种地缘矛盾。上一轮康波周期的末尾,爆发了第三次中东战争。近年先后出现俄乌战争、巴以冲突,价格波动也非常剧烈,某种程度上意味着全球正处于萧条期中最困难的几年。
有时难免令人想到儒林外史第五十五回:江左烟霞,淮南耆旧,写入残编总断肠。
年底还是要喝一点“鸡汤”的:如果你觉得难,那么一定是在上坡了。
文中配图部分来源于视觉中国,部分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