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实时更新中芯汇金最新动态,了解中芯汇金

观点 | 2023年我国智能汽车发展趋势解读

发布时间 :2023-03-06 12:14:01

编者按


近年来,油价上涨、购车群体年轻化、自主品牌崛起以及人工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不仅带来了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需求,也助推了消费者对科技赋能汽车的普遍期望。在此影响下,电动化与智能化将互为动力,推动我国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


本文将从消费者角度和电动化角度两个方面来探讨我国智能汽车的发展趋势。

首先,从消费角度来看,目前的趋势表明,未来 10 年我国的 95 后消费者在整个汽车购买者里的占比将迅速提高,80-95年代的人占比不变,60-70 年代的人占比将快速下降,这是一个大的趋势。预计到 2030 年,我国 100 位购车人中将有 35 位是95后。

这些数据与智能汽车关系巨大,不同代际的人群有着不同的成长环境,进而决定了这个群体的价值观和消费行为。

科技赋能对年轻购车者 吸引力较大


95 后人群的成长环境有两大特点,首先是物质丰富。过去20年,我国人均 GDP从2000 年的900多美元上升至2021年的12000多美元。

因此他们对应的消费行为也和 60-70 年代的人不一样,那个时候物资比较匮乏,大家的消费行为是积累资源,95 后是消费资源,是贷款买车。60-70 年代的人买车的时候有 50 万元存款,可能 会 买 10-20 万 元 的 车。95 后不一样,95 后买车的资金由三部分组成:自己的收入、父母的收入和贷款,他可能月收入 6000-7000 元,但是对价格的承受能力却相对提高了。

其次技术丰富,这个角度来说与智能网联汽车的关联更大,95后消费者与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5G 以及人工智能等技术一起长大,可以说是互联网原住民。同时,现在社会各领域都应用了人工智能和各种高新科技,为智能汽车培养出一个非常好的使用环境。

因为这种成长环境,95 后人群对智能汽车的接受度也比较高,其在整个买车群体中的占比提高之后,智能汽车的销量自然就会增长。

还有一个因素也很重要,95后对国货、洋货没有偏见。因为成长环境比较富裕,有出国的条件,视野更广阔,使得这个群体对西方产品的优劣以及我国产品的优劣是正常看待的,没有偏见的。伴随着国货的崛起,这个群体对自主品牌的接受度也更高,这对智能汽车的发展来说非常重要。

观点 | 2023年我国智能汽车发展趋势解读(图1)

电动智能“互相成就” 推动产业发展


其次,从电动化的角度看。我国电动汽车的销量在近两年出现了爆发式增长,同时,电动乘用车渗透率持续走高,今年连续 6 个月超过 25%,8 月达到了 30.3%,这是非常重要的。

值得一提的是,我国电动乘用车正在全面打开市场。2020 年上半年和下半年启动的市场是上下两端,即 B 级以上和 A00 级,重点的 A 级车市场没有启动。A 级车市场占我国汽车市场的 52%-55%。到 2021 年下半年,A 级车市场逐渐启动,销量从 26.5 万辆逐渐增长至今年上半年的 110.6 万辆,大于 B 级和 A00 级。

因为比重较大,A 级车市场一旦启动,也将带动我国汽车市场进入较长时间的快速增长。同时,A 级车市场的增量要归功于比亚迪的 DM-i 车型,一款是比亚迪秦 DM-i,另一款是比亚迪宋DM-i,这两款车在价格上比较有竞争力。

根据消费者反馈,DM-i 系列车型与油车相比有两大好处。一是比油车的经济型更强性。通过调研,90% 的 秦 DM-i 和 宋DM-i车主一周冲两次电,而且大部分车主也选择用电,因此最好卖的车型是续航 110km 和 120km 的。同时,与纯电动汽车相比,DM-i 没有里程焦虑,在市区还可以当电动汽车来开。

二是比油车有科技感,上海的一位车主反馈:“它的科技感和技术的应用,都是要领先于和它差不多价位的传统燃油车车型。”

通过调研,100 个买 DM-i 的人有 73 个人家里只有一辆车,有人是首次购车,有人是置换。全社会里有 84% 的家庭是一辆车,只有16%的家庭是两辆以上的车,对于特别关注经济性、适度关注科技时尚、充电方便的家庭,DM-i是很好的选择,而且这个客户群体相当大,对 A 级车市场有着巨大的拉动意义。

而电动化和智能化是相辅相成的,因为在电动汽车上更容易实现智能化。很多的智能化的功能或者零部件在油车也能配置,但是在电动汽车上更为便利,很多供应商给选择给电动汽车做智能化配置,这给智能化带来了便利条件。

智能化又给电动化进行了赋能,很多新势力企业开发电动汽车,都以智能化为卖点,同时电动化也能对智能化形成推动作用。

从消费者和电动化两个角度分析来看,我国智能汽车的未来前景十分良好,我判断具备 L2 级智能驾驶功能和智能座舱的汽车产品会迅速发展,L4 级以上的无人驾驶技术发展不能完全取决于上述因素,如果政策更加开放,想必高级无人驾驶汽车的发展会更快。

作者 | 徐长明 国家信息中心副主任
来源 | 《智能网联汽车》杂志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免费咨询

*姓名:
*手机:
邮箱:
区域:
您的问题:

感谢您的关注,您有任何问题都可以在此留下信息,中芯汇金会及时为您提供帮助。

提交